谈起“蓝天碧海,红瓦绿树”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的想起海滨城市—青岛。在这个中外文化荟萃的城市有一颗璀璨的明珠——中青林集团。

从1993年到2017年,至今已有24年。林礼津先生用这24年的时间谱写了的一条创业传奇之路。

在访问林礼津先生时了解到,他1993年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40岁,40岁不惑之年,在这样的年纪创业承担着莫大的风险,但林总执着混凝土机械,而混凝土机械行业当时一个新兴产业.人们可能知道水泥但不知道什么是混凝土,林总正是认准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前景,把自己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行业。

披荆斩棘、破釜沉舟

93年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久,只有3个人的新型机械厂成立了,在别人看来这只是在小打小闹,但在林总看来这就是自己事业的起点。他一开始计划五年一个目标,第一个五年做到一千万的产值,这在当时全公司3个员工看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,连当时的村长都找到林总:“礼津啊,解放以来我们村的产值都还没到过一百万,你现在就想定一千万,目标太大了”。在小商品价值还在“分钱”的年代,百万富翁已是一种高大而遥不可及的梦想,一千万如同一座大山。

第一台机器经过三人一个月的努力,终于生产出来了,满心欢喜交给客户时,林总以为自己和员工终于可以休整一下了,但问题却随之而来。因为是第一台设备,又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,所以设备出场后就问题不断,客户经常三更半夜打来电话说机器出问题了,林总二话不说拿起工具箱带着员工就前往工地,第一台设备前前后后修了33次。33次林总毫无抱怨,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客户的信赖,订单接踵而至,很快,他的一千万目标达到了。

第一个五年目标实现后,员工们充满了干劲,随后五年一个目标,从开始年产值1千万到1亿再到现在12亿;从3小人小作坊到千人大型集团;历经20多年的时间,林礼津董事长用自己的行动把梦想变为现实:1项世界第一,3大生产基地,4个集团公司,28家子公司,30家销售办事处,200项专利技术,形成集科研、制造、销售、国际贸易、跨国采购于一体的中青林集团。

相濡以沫、相辅相成

“钱投到正道,用于技术开发,我永远支持”,这是林总时常讲的一句话。公司创业时,客户会经常打电话说机器出故障,而他和员工也因此而经常忙于奔波,这让他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。

徐君飞是我国当时混凝土行业的“第一人”,其主持设计的“新型二阶式混凝土搅拌楼”更是获得获得国家“实用新型专利”。这样的专家正是他所需要的,当时的中青林正在发展初级阶段,公司默默无闻,请到这样级别的专家是很难的,但在林总看来能把徐工请来,过程再难也值得。“三顾茅庐”我们已觉得足够真诚,但在现实生活你能看见林总,一次两次,三次四次,为求得人才,林总不计成本。“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,一蹴而就,但我们做事要有不达目的不放手的毅力,一次不行,两次,两次不行,三次,三次不行就七次八次,这要变成工作的常态。”林总常常用这句话鞭策自己,告诫下属,带着满满的诚意多次拜访徐工之后,也终于让他成为了中青林公司的一员。紧接着林总又邀请了技术人才张实,一个公司两个专家,这在当时的国内也是极为罕见的。但这并不代表着林总就此满足,之后又邀请宋西栋、邓士云等专家,同时与德国索特公司、德国柯尼勒公司等多家进行合作,引进国际先进技术,领先国内先进水平,先后获得二百余项国家专利,也造就了中青林技术为本的理念。

林总本着技术为本的理念,尊重知识、广招人才、重用人才,与社会联合办学,聘请专家讲学交流,并选派高级管理人员进修MBA课程,员工组成知识化。公司与清华大学、青岛理工大学、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。更是每年拿出5%销售收入用于研发,这些都为中青林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。

林总认为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产品技术的开发,另一方面就是销售团队的建设。销售是企业的龙头,是企业的排头兵,龙头不摆,龙躯不动。企业发展的好与坏,销售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。在分公司成立之初,公司最先配备的领导层是总经理与销售总经理,其次才是生产、技术、财务等领导班子。

一个新公司的成立,前期是最难渡过,中青林集团在每个新公司成立之初,让新公司可以有一定的内销,公司之间相互帮助,共同承担社会风险,让各公司之间组成一个团体,用技术扶持销售,用销售带动技术,相辅相成。先后发展了青岛、重庆、合肥、武汉、西安、太原、郑州、南京、杭州、大连、南宁、临沂等30家销售公司及售后服务网点,在5年内发展为每个省的前3大城市都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和服务办事处,把销售区域从地方覆盖到全国,从而造就现在的中青林集团。

扬帆起航、进军国际

2004年可以说是中青林集团值得纪念的一年,林礼津带着自己的产品第一次参加上海bauma展。作为世界工程第一大展会德国慕尼黑bauma展的分会,一个有着国际巨大影响力的展会,他的展品在同类产品的展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,同时也让中青林集团的国际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。

在2011年国家“V58”出口项目竞争中,中青林更是力压三一、中联等企业取得胜利,并顺利承揽了国家商务部出口委瑞内拉的大项国家援建项目,在行业的低迷期,中青林集团仍能强劲的发展势头,这也展现出了公司的实力。

当谈到公司发展布局时,林礼津先生说道:“青岛是我的发源地,我之后开辟的广西和陕西公司与青岛组成三大生产基地,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,同时也是一个远程投资理念”。中国是一个疆域广阔的国家,林总在内陆建立陕西分公司,在东部沿海建立青岛分公司,在南部边疆建立广西分公司,以三足鼎立之势来解决生产问题、运输问题和市场销售问题。一方面就地取材,生产材料与费用的当地化;另一方在运输上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,这些都为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。

远见卓识、共享未来

在行业前景上林礼津先生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,从2012到2017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漫长的市场调整,上演着一幕残忍的优胜劣汰法则,但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提倡和实施,工程机械也最终走出了这个低谷,同时也令许多企业离开了这个行业。在谈到行业的前景上,林总对于混凝土机械行业的非常认可,随着国家的发展,工程机械的技术核心从欧美转移到了中国,例如普茨迈斯特、施维英世界工程机械的领头羊到被三一、徐工先后收购,中国制造也在世界上显得尤为重要,其中科尼乐机械的主机作为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主机,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更是达到70%,销量遥遥领先。

林总对于国外市场这样说道:“世界上200多个国家,七八千万的小型国家达到100多个,除去其中工业革命时期崛起的发达国家,其余的中小型国家已经不再具备生产工程机械设备的能力,中国设备出口是必然,国际市场前景也一片广阔”。而今跟随着“一带一路”脚步,集团也正在积极开发国外业务,招收国外当地的业务员,国际市场本地化。

中青林的“中”代表五千年古老文化,历史悠久的中国;“青”代表现代时尚、与时俱进的青岛;“林”代表浩瀚无边的机械大森林;“SISOUL”的更是寓意着中国魂、中国力量。中青林包含了林总对于混凝土机械行业的热爱和希望。

40岁起步,林总低调而谦逊,60岁稍有建树,林总积极而奋发,60多岁的林总有着比年轻人更丰富的创业激情,乐观、积极、奋进,对于未来,“全球200个国家的混凝土搅拌专家”是中青林新时代的新目标。


欢迎各种砼行投稿~